在后现代、波普艺术的强大冲击下,传统国画颇有些气短;而拍卖场上一些内地油画家动辄千万元级的成交价更是让人感叹国画价值的低廉。
“国画是与民族气质、中华文化紧密联系的,得到世界完全认可还需要时间,理解国画的价值要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行,而这一点目前还很难。”宣纸、毛笔、墨香、还有墙上未完成的作品,洪潮的画室内,话题不觉围绕中西绘画的价值展开了。
洪潮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东方山河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还是日本亚冈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画法上师从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一脉,专注水墨山水的创作。
经常在海外办画展和游历的经历,让洪潮对国画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清醒深刻的认识。
根基必须是传统的
水墨山水是国画独有的创作形式,经过数百年的积淀,技法和理念都相当成熟,要创新非常困难。但艺术创作对创新是有内在要求的,否则就难免“衰落”。
说到这个话题,洪潮的看法是,“一定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能纯用西方的概念和技法造些怪、丑的东西。”“国画的欣赏和创作都依赖于传统文化修养的积淀,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继承到一定程度才能谈得上创新,要达到新的境界更需要如此。单纯讲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创新往往是偶然的发现和体悟。”
国画大师黄宾虹“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顿悟画理的故事是绘画界津津乐道的。洪潮也有类似的体验,国画的皴法已经非常成熟,有上百种之多,但经过长时间的摹习和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洪潮创造出一种新的皴法“蝌蚪皴”。
“有一次我在黄山写生,突然间电闪雷鸣,白色的光照在山的断层上,我发现山的肌理非常自然,像一个个小蝌蚪一样,不同地排列着,就记录下来,结果发现画面显得更具有韵律,经过整理后,就有意用在自己的创作中,有很好的效果。”洪潮说,这个小小的创造只能算是意外的恩赐,国画家现在最需要做的是继承,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国画才能提高,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画国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浮躁是大忌。”
洪潮生于安徽书画之家,从小跟随父亲洪士烈学习中国画,后又拜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安治、黄润华、姚治华门下,并考取了当代国画大师贾又福的研究生。
在学画过程中,洪潮的山水画主要沿着龚贤、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一脉传承下来,尤其是积墨法的使用成为他的强项,洪潮的积墨法综合传承了诸家的特点,他的山水画以层层积染的墨色为主,渲染出浑厚苍润的意境。他虽然是贾又福的弟子,但能够自觉地“师其心而不师其迹”,在构图和笔墨特别是画面黑白、虚实、疏密的处理上,尽量与老师拉开距离。
虽是强调继承和传统,西方绘画还是给现代国画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特别是学院派的一些国画家有意识地把一些西方绘画的透视关系、用光、技法揉入创作中,形成新的风格。“贾又福老师的绘画风格中就有西方绘画的理念和技法,比如色彩对比,光线的运用,但总体感觉和把握上还是基于中国哲学的,比如白即是黑就是道家的理念。”洪潮承认自己在创作中也会借鉴和使用西方的东西,但根基必须是传统的。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